在福建水泥公司炼石厂厂区专用铁路线南端外侧110米处,堆放着上个月到厂的上千吨矿渣粉,因在运输途中被暴雨淋湿,所以迟迟不能转运入仓。
8月6日下午1点,制成分厂、熟料分厂分别接到厂生产技术部通知,因堆放矿渣粉的场地被厂技改项目——新水泥粉在一周内将矿渣粉运走。
转运这批矿渣粉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首先,要用装载机将矿渣粉铲起装在汽车上倒运至800米开外的另一个转运皮带堆场旁落地,再用装载机铲起倒进下料斗,经5条输送皮带、5个下料溜子“接力”才能进仓备用。
下午2点30分,一场多部门合作、多工种参与的上千吨矿渣粉大“迁徙”在烈日高温下轰轰烈烈地展开。
下午5点,笔者来到现场,党员装载机手冯占平“老蒋,这么多矿渣粉一周内运完,好像要天天加班加点吧?”“肯定要加班。我刚才估计了一下,这上千吨的矿渣粉全部拉完,我这台小四轮要跑四十多趟,不加班根本来不及,况且矿渣粉只是表面上干,中间还是湿的,下料口恐怕一直被堵……”笔者正要回答冯占平,大汗淋漓的汽车司机王有元把他的车厢后门“嘭”地一声关好,头也不抬,抢答完冯占平的问题,爬上驾驶室开车离去。
在下料口,主动留下来加班的生产技术部调度长陈跃辉,正双手抱着五六米长的撬棍,用尽全身力气捅下料口内的积料。才十几分钟功夫,陈跃辉就累得气喘吁吁,衣服湿了前胸湿后背。“这又湿又粘的矿渣粉,一下不捅就不会走,皮带老打滑。”岗位工谢怀如接过陈跃辉手里的撬棍边捅边说。
晚上7点,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笔者再次来到现场,看到大家仍争先恐后地爬上窄小的下料口平台,站在平台两端,一刻不停地捅着下料口,直到食堂送来盒饭,才利用吃饭的时间休息一会儿。
晚饭后,大家又继续干了3个多小时,才带着满身的泥泞和浑身的汗水,拖着疲惫的身子踏上回家的路。
8月7日一大早,皮带工罗洪明、林冬妹两人提前半个多小时来到现场,将5条皮带和5个下料口全部检查并清理了一遍,为新一天矿渣粉继续大“迁徙”做足准备。
上午8点,冯占平王有元开着汽车、装载机如约而至,班长马运安一马当先,操起撬棍,一个鱼跃跳上下料口平台,粘糊糊的矿渣粉在“魔棒”捣鼓下,断断续续流向下一条皮带……
把守5个下料口的5位工人,个个灰头土脸、汗流浃背,目不转睛地盯着下料口,绝对不允许粘糊糊的矿渣粉在料口滞留。他们说,从现场至入仓,一环扣一环,环环责任重,再苦再累,也要确保设备运行顺畅,绝对不能在自己这一关影响生产。
在接下来的周末两天,每一位“参战者”都是早出晚归,为矿渣粉的“迁徙”加班加点,个个手臂酸痛,手心磨出血泡,身上长出汗斑,有好几位工人连续加班了5天。经过5天半的共同努力,上千吨矿渣粉于8月11日晚上8点完成大“迁徙”,比计划工期提前了1天半。
(蒋沛夏 摄影报道)图为工人们在烈日下加班清理下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