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7版
发布日期:
瞧,这四位“四同兄弟”
文章字数:2,293
    从左到右依次为刘志辉、孔祥东、沈芳林、郑利益。

  福建煤电公司铜锣坪煤矿刘志辉、孔祥东、沈芳林、郑利益,他们的父辈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响应国家号召从部队转业参加福建煤矿生产建设,他们都在矿山出生,在矿山长大后去参军,退伍后回到铜锣坪煤矿工作,成为“四同兄弟”。他们在矿山不同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无论在矿山从事什么工种,他们不忘初心,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传统。
  一
  2000年5月,刘志辉退伍后入职铜锣坪煤矿,被安排在运输队矸石山干起打点把钩工作,一副结实的身材、一身好体能用在岗位上,干起活来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两年后,他被大家推荐为矸石山大班长。此后,他和全班十多名兄弟就扎根在矸石山上,每班按时提升300多车矸石,保证车皮周转。
  2005年,矿里领导发现他一直保持军
  人强烈的责任心,将他调到保卫部门工作,负责矿区治安巡逻。铜锣坪煤矿南邻集镇、北连村落,四周小煤窑密布,弯曲的公路从矿区中间穿过,把矿井与生活区一分为二,矿工、生意人、外来工在矿区往返频繁。尽管安全保卫工作繁重,但他总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矿里哪个职工家庭闹矛盾、邻里起纠纷,刘志辉都能一一化解,成为矿里出了名的“和事
  “用心维护矿区的安
  定稳定是我的职责,哪怕
  是有危险。”这句话刘志辉
  常常挂在嘴边。
  2015年5月10日晚上10点左右,已经是保卫股股长的刘志辉在值班巡逻时发现两名陌生人形迹可疑。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后,暗中跟踪,现场抓获了这两名偷车贼。经龙潭镇派出所民警审讯,两名嫌犯长期在龙岩境内流窜,均有较长的吸毒史。刘志辉大胆与不法分子作斗争的事传开后,大家都说他是“保护神”。他先后被公司和矿里评为“精神文明标兵”“优秀计生协管员”“工会积极分子”等。
  二
  孔祥东头脑灵活,在煤矿运输队干活,不论是机车还是绞车,他都上手快、操作熟练,很快就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一名运输线上的“排头兵”。
  1994年3月,因矿山机修岗位工作需要,他被调到矿机修班。在部队他干的就是军械检修,回归“老本行”,从普通的电焊、气割等敲敲打打的工作到井下地面所
  有重要重点安装检修工作,他都
  触类旁通,很快成为“行家里
  手”。他注重修旧利废工作,下
  井捡到的一小块铁皮、一小段水管,经过他“精雕细琢”后马上就能派上新的用场。
  半年后,被任命为机修班长的他,走马上任就实施了机电骨干轮流井口值班制度。好几次值班,他处理完故障后还没来得及洗澡,调度电话又告急了,有时值一个班要往返井下数十趟。2012年5月,他被矿里任命为机修副队长。
  2016年3月,孔祥东提出要健全机电运输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把电瓶车日常使用与维护列入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矿里采纳了孔祥东的合理化建议,电瓶车使用和维护双同步,每周一次对所有在用电瓶车维护和保养,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
  三
  “在这方圆数里杳无人烟的矸石山上班,朝看晨曦,暮观夕阳,让我时常想起在部队时和战友们一起逗猫遛狗,值班执勤的场景。”“八一”前夕,沈芳林军人情怀涌起,颇具风趣地说。
  1995年,沈芳林来到铜锣坪煤矿,从事打点把钩工。2005年,他被队里安排到+595水平排矸场当绞车工,先后担任电瓶车司机信号班长和绞车班班长。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岗位,他都无怨无悔,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每一份工作。
  “煤矿是个特殊行业,同时也是个高危行业,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按章作业。”24年来,沈芳林一直坚持在井下地面运输二线,“安全”两字牢记在心,每天都向同事叮嘱要安全生产。
  “排矸场由于地势高,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春天雨水多要挺着,夏秋酷暑天要顶着,冬天寒风刺骨也要撑着。”2010年后,一直担任排矸场班长的沈芳林说,“在矿里上班的人都知道排矸场活不好干,我要保持军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挑肥拣瘦。”四
  在矿山,郑利益先后从事过井下电机车、电瓶车、打点把钩工、排矸场绞车工等许多,被大家称为“万金油”。
  2010年5月,矿里机电队有两位老电工退休,电工岗位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让我来试试吧!”郑利益得知机电队正为紧缺电工犯愁时,毛遂自荐。
  到机电队上班后,他自费购买了《电工知识》《井下电工》等书籍学习,同时虚心跟师傅学习矿山电器设备维修技术,很快就掌握了电工知识,顺利通过公司电工技能考核,成为了一名合格电工。
  2013年9月22日晚上7点20分,受那年第19号超强台风“天兔”的影响,狂风横扫矿区,生活区突然断电。郑利益接到通知后,戴上矿灯,顶风冒雨顺着井口变电房上方的高压线路沿线查找了15分钟,发现距离配电房150米处井口小食店后面的一棵大树枝条压在了高压线上。他立即一路小跑回去,右肩扛着升降梯,左手紧握着一把手锯,快速回到出事点。晚上9点13分,碗口粗的枝干终于被锯断了,恢复供电时,他被雨淋成了“落汤鸡”。
  今年6月24日,因受到接连多日的持续暴雨天气影响,翠屏山煤矿井下突发大水,情况紧急。矿机电部门接到救援任务后,郑利益等5位井下电工被派往支援安装水泵抽水任务,投入抢险工作。直到7月2日,水量得到控制后,他们才拖着劳累的身体离开。像这样的救援抢险工作,郑利益自己也记不清多少次了。
  刘志辉、孔祥东、沈芳林、郑利益虽在不同岗位,但他们“四同兄弟”志趣相投,经常聚在一起谈国家大事、讲煤炭安全。他们没有做出什么丰功伟绩,也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们在平凡的一线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始终保持着军人应有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