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岳志强(右)在电瓶车上。 图为仙亭煤矿党总支书记张游南(中)正在对职工合理化建议进行落实。 我是永安煤业公司仙亭煤矿的职工岳华斌,我家祖孙三代都是永安煤业公司的职工,与煤矿有着难解的情缘。70年的风雨历程,70年的春华秋实,仙亭煤矿在改革的春风里发展壮大,民主管理也同步发展,实现了从美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本质飞跃。煤矿民主管理在我们祖孙三代的心中刻下了烙印,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煤矿干净了、舒适了、先进了、安全了、有盼头了。
爷爷:有委屈自己憋着
“现在,煤矿工人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一点也不输给别人。”爷爷岳玉章回忆起1958年从老家刚来矿里工作的情形说,“那时候大家都是‘愣头青’,只知道干好自己的活,拿到工资就行,其它什么都不懂。一个班干下来,累得筋疲力尽,就想着早点休息,哪有空去理会什么民主。再说,那时候什么事情都由班长、队长说了算,就算吃了亏,也不知道怎么说,去哪说,找谁说,甚至不敢说。”
当时,上级为进一步调动工人阶级积极性,由工会主持的职工代表会议改为职工代表大会制,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转为党委领导。因为刚刚试行这个制度,大家都怕“铁饭碗”砸了,不敢提意见。就这样,爷爷埋头想着多出煤,多挣钱,为了一家6口人的生计忙碌着。“现在想想,当时真的挺辛苦的,但是总算把4个孩子养育成人,还在老家盖了一栋两层楼的土房子,有了自己的家。”爷爷说着他干了一辈子煤矿,满满的成就感。
父亲:畅所欲言参事议事
“仙亭煤矿的第一辆电矿车是我开出来的。”每当我和父亲岳志强聊到仙亭煤矿时,父亲总会“骄傲”地说出这句话。1979年12月,18岁的父亲便跟着爷爷的步伐,在柯坑煤矿担任机运电车工。1989年,父亲调到了仙亭煤矿,这一干就是39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中断的民主管理逐步恢复。”父亲介绍,“1997年冬,以职工代表大会和厂务公开为基本形式的基层企事业民主管理不断创新发展,我们有了发言权,有地方说事,有人说理了,敢把自己心中所思所想大胆地说出来了。企业为鼓励大家积极建言献策,设立了矿长、书记接待日,还设立了区队直通间和民心意见箱等,方便职工们畅所欲言。在党委和工会的监督下,职工积极参政议政,不断改善经济和生活条件。”父亲提的改善住房条件的合理化建议得到实现,1998年秋天,我家从小平房搬进了煤矿的50平米两室一厅的套房里,生活区学校、超市、医院、银行也一应俱全。
父亲表示,后来待遇和福利越来越来高,从开始的几十元、几百元、几千元到享有过节费、半年奖、年终奖再到招工选留、外出疗养、五险一金。最主要的是在职工的建言献策下,井下的生产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生产技术和工艺不断升级,安全制度和措施得到严格执行和落实,工人们的安全有了很大的保障。很多老职工都争先恐后地把子女送到矿里上班。
现在父亲也光荣退休了,可他并没有回老家,而是选择了留在矿里。不仅是因为帮忙带孙子,更多的是对仙亭煤矿的不舍。
我:自己当家做主人
今年32岁的我,转眼已经在仙亭煤矿干了14个年头。
我遇上了职工代表大会发展最好时期,我们矿和全国各地企业一样实行了企业民主管理,职工有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重大事项都必须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上通过,代表大会制度成为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企业将召开职代会、民主活动会、区队职工大会当作凝聚职工智慧、充分依靠职工办企业的好形式、好渠道,把职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注重提案和职工合理化建议的落实工作,指定专人及时跟踪提案落实情况。对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经营管理、工资分配、评优、晋级、转正、分房等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及时公开公示,保证了职工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职工主人翁的地位得到体现与尊重。
职工提案建议建设“花园式”矿区,我们矿山早在2015年就旧貌换新颜,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生活区、工棚、排矸场的格桑花绚烂绽放,如今,仙亭煤矿已成为全省唯一一家获得“国家级绿色矿山”荣誉称号的单位。工会提出要保障职工的安全,矿部制定了各项详实而精细的管理制度,百米井下的安全措施和防护做得十分到位,通过科学管理、系统优化等,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一路走来,我从最基层的机运队钉道工,成长为一名党政办管理人员。今年5月份,我家搬进了在矸石山上建成集职工居住、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福能绿色示范小区”。我沐浴着新时代的朝阳,深深地感受到企业民主管理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煤矿正高举民主管理的大旗,走上了安全高效之路。(岳华斌口述林矩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