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没有华丽的包装,封面的颜色也是低调的深色,看起来十分朴实。当我翻开第一页阅读后,书中的内容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以至于我一口气把它读完。印象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书中的跋里说到:“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从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期货员工,由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女成长为一名关心企业改革发展的时代青年,由一个畏惧苦难的社会新人成长为一名能够独立完成比较复杂任务的实践者,每一次的进步都离不开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我深知,只有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广阔,才能感知世界的新奇,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而这一切,都需要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
如今,我是公司党务、工会和共青团的工作者,多岗位的锻炼,让我明白,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一份为公司的发展继续贡献自己力量的责任;心里多了一份热爱,一份追逐梦想的热爱;脑中多了一份信念,一份为同事们服务的信念。
随着信息化的来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着社会节奏的日益加快,许多青年朋友包括我在内一时难以适应这高节奏运转的状态,出现了浮躁的心理和眼高手低的现象,很多时候犯了“看花容易绣花难”的毛病。面对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总会设想自己会做得如何完美。一旦真正动手做了,不是“张冠李戴”就是“缺斤少两”,现实与想象往往南辕北辙。《摆脱贫困》一书,教我学会了想要把工作做好,需要“三省吾身”,及时总结经验,探索、掌握、坚持正确的心态和方法。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中,我意识到,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工作。在面对繁琐的工作时,我偶尔也有困惑和迷茫,甚至不知所措,现在,我更明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现实含义。只有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正确客观的定位,才能激发自己的斗志和潜能,促进自身发展,才能够站在企业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因此,作为年轻人,更应谨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既要有上进心,又要有平常心,做到“虚怀若谷,善纳人言”,踏实工作,不断向新的目标前进。
(黄婧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