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的到来能为西溪村带来一些改变。”作为集团派驻政和县镇前镇西溪村任第一书记的曾国强一直有着这样的执念。2017年底,驻村工作一开始,他便集中精力搞调研,挨家挨户上门走访,特别是对精准扶贫对象的走访,为制定帮扶措施做准备。随后,带领村干部积极探索,多方争取资金,发展优势产业,整治交通和村容村貌,一年多来,西溪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5月28日集团党委副书记张靖到西溪村调研扶贫情况时,充分肯定了他的工作。
多方争取资金,发力民生工程
西溪村海拔900多米,只有一条简易的水泥路通往村外。交通不便利,是制约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进驻西溪村后,曾国强在第一时间与村“两委”成员进行交流,想办法对进村道路改善升级。大家都认为进村道路应由3.5米拓宽至6米的两车道,但面对近300万元的资金缺口,都面有难色。曾国强不畏困难,多次同村干部到镇里、县交通局等部门沟通协调,累计向县里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145万元,并争取省交通厅项目补助、省级专项扶贫捆绑资金和县农业局项目资金100余万元,解决了修路的资金来源,确保了工程的开工,道路改造工程将于今年底完成。
同时,曾国强还向县水利局争取了600万元的水利工程专项资金,用于村内一公里沿河两岸建设;向上级部门争取70万元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对村内古道、巷道、排水沟等进行美化改造,改善村民人居环境;争取到18万元进行幸福院修缮,为村中孤寡老人提供住房保障,使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壮大集体产业,促进脱贫致富
“扶贫绝不是给了钱就了事。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培育支柱产业,一直是曾国强思考的问题。多次考察调研后,他决定在西溪村发展“高山特色种植业”。在确定了这一发展思路后,他积极引导西溪村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村集体去年组织覆盆子、羊肚菌等专业高附加值的农作物试种,今年将进行大面积的种植。组织种植特色穆阳水蜜桃20亩,成立专业的合作社运营管理。
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2017年经营性收入为2.7万元,2018年经营性收入为6.6万元,2019年上半年村财增加到近1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由2017年的7684元提高到10557元,绝对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全村在2018年顺利完成省级贫困村脱贫摘帽。
加强基层党建,发挥堡垒作用
“扶贫先扶志”,曾国强非常重视村里的党组织建设。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共投入35万元修缮旧小学作为村里的党建宣传阵地,修建村民活动广场,改善村“两委”办公条件。同时,他认真落实村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抓好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增强村组织的战斗力。他还十分注重加强班子团结,规范村“两委”的议事程序,建立西溪村党支部、村民事务微信群,用于宣传政策、学习交流、干群互动及党务村务公开等工作,聚集方方面面的力量做好西溪村的工作。
眼下,对于曾国强来说最关心的还是村里的产业情况,希望合作社做大做强,做成精品。“我计划下一步带领村里有发展致富愿望的年轻人、种养大户、村干部等外出学习取经,希望能带动整个西溪村发展致富,努力打造一个生态美丽的西溪村。曾国强说。(邱家治 摄影报道)
照片说明:曾国强(左一)与村民一起在羊肚菌大棚里讨论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