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听说你们今天要胶接1#卸车机输送皮带,几点开始?”3月7日一大早,笔者在上班途中与机修班班长陈水生不期而遇。
“是的,上午8点开工,刚才已经在电话里将人员安排好了,这次胶接有点难,你想体验一下吗?”
“必须的,这是我们工段的,肯定要去搭把手。”笔者和陈水生边走边聊着。
1#卸车机是福建水泥公司炼石水泥厂两台大型露天设备之一,是进厂大宗原燃材料卸车专用机器。因卸车机是有轨设备,又是露天在线作业,风吹雨淋,加上年久负重及煤炭、矿粉对其腐蚀,所以大大小小的“毛病”时有发生。特别是去年4月份以来,随着产能增长,进厂货物也逐渐增加,使得已“伤痕累累”的输送皮带出现破洞、磨损变窄,导致皮带在运行过程中漏料、跑偏现象非常严重。虽经巡检工多次绑扎、修补,但接头处仍是“岌岌可危”。分厂为确保生产安全和下一步卸车任务顺利完成,决定利用月初到厂货物较少的间隙,突击更换该输送皮带。
装卸、机电修工段相关员工接到胶接卸车机皮带任务后,二话没说,简单地吃过早点,在两位工段长王建才、孙苏建带领下来到车间,并迅速将专用工器具运抵到位,皮带胶接工作悄然展开。
任务就是命令,时间就是金钱。参战人员分成两个小组,一部分人员拆卸旧皮带,更换损坏的皮带托辊;另一部分人员在叉车、吊车协助下,将电热板、工字钢、夹块、手拉葫芦及皮带加热器一趟趟吊上卸车机,紧接着,大家齐心协力将新皮带拖了上去。皮带工郭其敏、钳工余辉爬到3米多高、摇摇晃晃的皮带架上,绑好腰间安全绳,捆牢脚下脚手架,手握皮带刀,左右开弓,轮番上阵。他们画线、下刀、敲打、剥皮,力气较大的同志也有了用武之地,皮带头被一层层、一条条撕了下来。随后,他们立即用手持砂轮打磨机对剥好的皮带头仔细打磨……
在用手持砂轮打磨机打磨皮带头时,由于皮带是在卸车机中部的半空中,他们只能保持一个姿势蹲在临时搭起的二三十公分宽的脚手架上,皮带被打磨时扬起的屑末也无法闪躲。
下午4点35分,两个皮带头打磨完成后,经过对合丝毫不差。参战人员立马架上工字钢、电热板,涂胶、加压、加热,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而此时轰隆隆一声春雷由远而近,不一会天空渐渐暗了下来。“哎呀,可能会下雨,快去看看哪里有塑料薄膜或彩条布,雨衣什么的都行。”操作工谢怀如听到马运安的“咋呼”声后,跑回仓库扛来一块旧篷布。当谢怀如正招呼着卸车机上的同事把绳子放下来,将篷布拉上去时,雨落了下来。大家顾不得雨水打湿了衣裳,七手八脚地将篷布盖在皮带加热的温控器和已准备升温加热的皮带接头上。
“你们几个先回值班室休息一会吧,现在就剩升温加热,我一个人在这里看温控器就可以了,不要淋感冒了,等加热胶接结束后,我再打电话给你们过来卸电热板。”电器技术员黄修勇劝说着同事。
在皮带胶接过程中,笔者跟着参战人员体验了一把“有点难”的皮带胶接。笔者在卸车机底下一会儿帮着师傅们拖皮带,一会儿帮着递锤子、拿扳手,可一旦爬到3米多高的卸车机皮带架上就败下阵来,不是脚软手抖不听使唤,就是站在摇摇晃晃的皮带架上不敢动弹,更别说干活了。陈水生看着笔者说:“蒋工,怎么样?在卸车机上胶接皮带和在地上或皮带廊里不一样吧,没有练上几年,不要说让你干活了,站都站不稳。”
经过参战人员9个多小时的共同努力,至傍晚6点,圆满完成了此次的皮带胶接任务,比计划提前两个多小时。
(蒋沛夏摄影报道)图为皮带胶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