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为昔日矿山““半边天””点赞
文章字数:689
  自古以来,大众对能顶“半边天”的巾帼们赞美有加,笔者也颇为赞同。诚然,从古时的杨门女将、花木兰到现代小说中的江姐、双枪老太婆,巾帼不让须眉,谱写了多少壮美颂歌。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贤内助”,也是对“半边天”的赞美。上个世纪中后期,在我供职的闽南煤都天湖山矿区,活跃着一支勤劳敬业的娘子军,在当时,就是这样一支娘子军支撑了天湖山矿区生产的半壁江山。
  那时,没有五险一金,没有劳保待遇,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节假日发个加餐票也没有家属工的份,干满一个月只有三十几元的工资。虽然待遇低,但娘子军们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坚守岗位。
  在矿里,家属工干的活最脏最累,矸石场卸石头、煤罐笼卸煤、煤场链板机头推煤、拣矸石、拣块煤,她们夏沐骄阳、冬顶寒风,奔忙于煤场、矸石场上,她们扎着头巾、穿着花花绿绿的便装,那是矿区一道风景线。
  值得一提的是几个井下送饭的家属工,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凌冽的冬天,每日三次挑着百八十斤的开水、热饭菜,一趟来回2000多米,拼的是体能。打上山巷道时,送饭的家属工挑着饭菜爬数百个台阶,那个辛苦不是三言两语描述得了的。她们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按时把热饭热菜热开水送到井下职工手中,保证后勤供应。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矿山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便是穿着工作服、戴着安全帽、驾驶机车奔忙井下、煤场的女工们,她们朝气、蓬勃非常敬业,为煤炭生产发展贡献了力量。
  飒爽英姿半边天,
  不爱闹市爱矿山,
  矿山家属多勤奋,
  美誉常留谱新篇。
  打油诗一首,送给昔日支撑矿山生产半壁江山的女工们。她们,无愧于“半边天”的光荣称号。(戴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