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6版
发布日期:
《福建能源报》助我成长
文章字数:1,278
  时光像流水悄悄逝去,转眼间,《福建能源报》整整走过了34个春秋。回首和她同行的岁月,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和温馨的回忆。
  初见《福建能源报》(2013年由《福建煤炭报》更改为《福建能源报》)那是在2007年冬天,当时我还在永安煤业公司仙亭矿机运队钉道班工作。一次到队部领材料,看到队书记办公桌有好多期《福建能源报》,便当即向队书记讨要了其中的一期,因为马上要下井维修轨道,无暇看上几眼,便急忙找了个塑料袋把她包好,揣到工作服的大口袋里。干完一天的工作下班回家,当我翻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福建能源报》,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她,她像磁石般吸引着我,让我从中汲取着精神营养和对矿山的感知,我未曾想到从此与《福建能源报》将会有不解之缘,而她也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就是这次邂逅,我着迷似地爱上了《福建能源报》,以致后来的日子里“欲罢不能”,我经常“情不自禁”地跑到队部办公室看《福建能源报》。《福建能源报》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
  我跟《福建能源报》的缘分已有12年了。从最初的到队部办公室看《福建能源报》,到如今我办公室也有了《福建能源报》,这些年,我目睹了她的成长与壮大。从黑白到彩色;又由四个版面扩展到八个版面;由过去通讯员到邮局寄稿、到今天的网络邮箱传递。一张张版面设计编排精美、图文并茂、内容充实的报纸,给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我静默地看着《福建能源报》前行路上一对对深一脚浅一脚的印痕。在十二年的风雨兼程中,相看不厌,每日面对面;相互依伴着,视同人生一知己。
  写稿的人,当他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码成的字,变成了飘着墨香的稿件,发表在报刊上,那种欣喜,如同农人在麦收季节捧起一把清香的麦粒。我所感受的这些,其他写稿的人也许感同身受。正是《福建能源报》的指引,使我在艰苦的条件下仍然没有放弃新闻写作,通过读《福建能源报》照葫芦画瓢,我这只“菜鸟”居然也会写新闻了。2007年12月7日,我的第一篇处女作《围着基层转服务到现场》刊登在969期《福建煤炭报》第三版上,虽然是小“豆腐块”,但我的内心仿佛被注入了巨大的力量。当我拿到这期报纸时,闻着报纸油墨香的味道,看着自己的文章,意外、惊喜、兴奋交织而成的幸福,至今让我难以忘怀。此后我每天上下班的时候就把相机、纸笔随身带,时时关注身边每一事、每一人的变化。下了班不管有多疲惫,第一件事就是拿起书桌上《新闻写作书》《福建能源报》看,学习新闻体裁的写作方法。记不清多少个清冷的午夜,我不知疲倦地伏案写稿。虽然发的稿和刊发的稿件数量不成正比,但我写稿的热情却越来越高,自己还安慰自己,下次一定会刊登的。就这样,一直坚持投稿,后来我又陆续地在《福建能源报》发表了不少的文章,成为永安煤业公司通讯员中经常在报纸上“露脸”的小有名气的“记者”了。2009年、2013年我被公司评为优秀通讯员,2007—2016年度被福建能源报社评为宣传报道积极分子,也因此从一名一线工人转为企业管理人员,这其中,每向前迈一步都离不开《福建能源报》的陪伴和启迪。
  谢谢《福建能源报》给我力量,让我走过那段艰苦的岁月,改变了我的命运。可以说,《福建能源报》是我的良师和益友,是我的引路人。感谢一路有你同行,感谢编辑老师!(郑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