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
轮子上的四十年
文章字数:1,052
  六零后的我们这一代人,比较完整地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生活里“轮子”上的变化,即从自行车到摩托车、电动车,到私家轿车的快速转变。感觉改革开放四十年就像是疾驰的车轮一样,飞速前进。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我们这个十几口人的大家庭也仅仅拥有一辆旧的红旗牌自行车。父亲对车子非常珍爱,一般是不允许小孩子推出去随便骑的,每隔几天都要上上下下地擦拭、上油保养一番。有一点毛病都会在地上铺几张报纸,把车子倒过来,郑重其事、认认真真地检修一遍。一辆车骑了十几年还很灵活。
  1987年,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月工资50元,好不容易省下200多元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总算拥有了自己的“坐骑”,骑上去有一种飞起来的感觉,兴奋了好几个月。平日里,落一点灰尘都赶紧擦一遍。班里的师傅们为此给我开玩笑:小周,别人是骑车来上班,你难道是扛着车子来的?车子这么干净!又过了几年,与未婚妻订婚时,我给她的定情礼物也仅是一辆上海的凤凰牌26型红色自行车。她同样倍加爱惜,总是擦拭得干干净净,一直骑到我们结婚、生了女儿、女儿上高中。
  那时候,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差,单位也是如此。记得当时我们所在的一家国营农场有数千亩土地、几千名职工,也只有一辆老旧的“嘎斯”吉普车。三天两头坏,经常看到两个老师傅在修理它。有一次,一个小弟弟病重需要送往县城人民医院,场部专门安排吉普车去送,结果半道又抛锚了,急得家人在路上拦下一辆运砖的小四轮车赶紧往县里赶。
  改革开放以后,物资供应越来越丰富,个人收入从十位到百位,千位的增长,生活水平更是翻番地变化。首先是摩托车,很快就普及到了很多家庭。1996年,一批新来的年轻员工补充到了车间,我也成为他们的师傅。夺人眼球的是这帮意气风发的孩子清一色都骑着摩托车上班,风驰电掣、来去轰鸣,给人的感觉好威风、好现代,还是年轻人好。
  不知不觉中,私家车如春燕一般飞入寻常百姓家。我大哥的儿子跑运输,拥有两辆大集装箱货车,一辆轿车,二哥自己、儿子、儿媳妇各有一辆自己的小车,三姐一个女儿两个外孙,家里也有三辆小车。节假日,走亲戚、看朋友、游名胜古迹,千儿八百里的路程,开车就走,加上高速路四通八达,也就两三天的时间。再也不会为出行难、坐车难而发愁了。
  改革开放四十年,对我们来说家庭里的生活变化真是翻天覆地的。单单从交通工具车子上飞跃,就能够深深体会到国富民强、经济腾飞的华丽转身。我们国家以这样的速度发展,再过一二十年,会是什么样的巨变呢?相信每个人都充满信心,也充满了期望。(周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