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6版
发布日期:
三十载年华谱写无悔矿山情
——记丰海煤矿机运队长江晓华
文章字数:1,746
江晓华在用游标卡尺检查绞车钢丝绳磨损情况

  他,是一名农村娃,有着农村人的吃苦耐劳、朴实坚韧的品质;他,也是一名矿二代,父辈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延续;他,亦是一名共产党员,党旗下的誓言在他日常工作中得到诠释。入矿30年来,他获得了“全省煤炭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全国煤炭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就是丰海煤矿机运队长——江晓华。
  人生定位在矿山
  1987年6月,20岁的江晓华从永泰来到矿里当采煤工。时任采煤队长的父亲对他说:“孩子,选择了就不要后悔,选择了就要干好。”他将父亲的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也将人生的坐标定位在了矿山。刚开始来到采面,他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很快学会了架棚、布眼以及简单的机电维修等技术。1989年,他调到机电队安装班,他苦练操作技能,刻苦钻研技术。眼睛被电焊弧光刺肿了,他就练习锯、锉、錾、削等钳工技术;胳膊练肿了,眼睛好了,他就再去练电焊、气割。他建立了“多学、多看、多练、多干、多问、勤动脑”的学习方法,很快,他的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技能比武显身手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94年,原永安矿务局开展岗位技能大比武活动,江晓华参加了4吋管90度5节弯头制作比赛项目,最终取得了该项目综合成绩第一名。同年,他被选拔参加该项目“全省煤炭系统青工比武”活动。在近一个月的封闭式训练中,他手工锯了6米长的4吋管4根,吋法兰盘焊了80多片,用坏锯片200多片,焊了10余包焊条。高强度的训练和严苛的要求使得他在短时间内瘦了5斤多。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取得了该项目综合成绩第一名。多年来,他参加永安市、集团公司组织的电焊、钳工等多项岗位技能比武,也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技术创新解难题
  江晓华不满足于专业技能的提升,更在专业领域里寻求突破与创新。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种专业知识。在工作中,他利用所学知识,带领班组技术人员开展小改小革、技术创新活动。先后研制了斑主井上部自动摘钩装置、228自动抽水装置、电瓶车撒沙装置等。日常工作中,他还善于制作各种工装(辅助工具)解决工作上的难题。2017年3月份,3#皮带机头的减速箱轴实然断裂。他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更换,但电机端的旧液力耦合器怎么也拔不出。他到车间加工了一个工装拿到现场,一会儿,液力耦合器被慢慢拔出,皮带机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正常运转。多年来,他主持参与的技术革新项目达20多项,其中不少被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应急抢险冲在前
  今年4月底,矿组织停产检修,为了不影响一线复工后的正常生产,江晓华组织技术骨干23人轮流加班更换405采区猴车钢丝绳,他始终坚持在现场协调指挥,不停来回奔波,查看各个工作环节。经过20多个小时连续奋战,在恢复生产前完成了更换任务。6月份,在抗击台风及防洪抢险中,他冲在第一线,对井上井下的排水设施、供电设备、避雷装置等进行全面检查,组织人员24小时值班巡查。6月10日,他在巡查中发现228排洪沟滤网被杂物堵塞,便毫不犹豫第一个跳入水中,经过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险情得以排除。
  扎根矿山不动摇
  随着业务技能不断提升和媒体宣传报道,江晓华”三个字也越来越被人所熟知,各种“好事”也不断找上门来。一些私企老板不断打电话,甚至有的直接找上门,开出各种优厚的待遇聘请他,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2016年,他的连襟专程从永泰老家赶过来,劝他辞职回老家到自己开的机械零配件加工厂去干,只要他答应,条件由他开。经过思量再三,他谢绝了连襟的好意。当连襟表示不理解时,他表示:“是企业养育了我,矿山培养了我,给了我成长的平台和太多的荣誉,没有矿山就没有我的今天。做人不能忘本,我的根在这里。我习惯了现在的生活方式,我已经把矿山当成了我的家,我爱这个‘家’,更离不开这个‘家’。
  春华秋实三十载,他以对矿山的无限深情,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把三十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矿山。他以矿为家,无怨无悔,兢兢业业,乐于奉献。虽获得各种荣誉,但他还是那样在默默无闻中实现着自己的人身价值,还是那样不忘初心、扎根矿山,在他熟悉、喜爱的岗位上坚守着、奉献着。(宋长敏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