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福建煤电公司迎来了收获季节。企业产销量双丰收,财务费用比年度预算下降62.7%,营业收入完成年度预算的117.3%,提前实现盈利目标,转型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近日“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主题学习会上,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文阶罗列出一组组数据,详细地阐述着企业突破重围后的发展活力。最为可喜的是,公司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翻开了发展的新篇章。
“公司原来欠债,现在我们还有存款。”该公司一位经营管理人员的语言虽然很直白,但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从债台高筑到提前扭亏为盈,作为曾经福能集团煤炭企业的“老大哥”,煤电公司走的路程更加艰辛。历史遗留问题多,负担最重,矿区广、人员多、维稳压力最大,困难接踵而至。
面对困难是胆怯退缩,还是持续改革发力?该公司毅然选择了后者。
该公司不仅着力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且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大刀阔斧地推进。去产能,生产矿井减少10对,产量比高峰时减少了70%;减人员,在岗职工从最多时的8000多人减少到2000多人,其中公司中层管理人员从148人减少到80人,股级人员从647人减少到目前的182人,平稳有序分流安置了6100多人。
如果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该公司破浪前行的主旋律,那么管理创新无疑成为这主旋律中的最强音。
月底井下检查,带着秤子下井,生产管理人员苏炎的做法令人匪夷所思。然而,在该公司带着秤子下井的却不单小苏一个。该公司在开展月度矿车底清挖检查中,管理人员深入井下车场随机抽查,发现矿车底部未清理干净,对剩余残存煤炭过秤后,按斤处罚相关人员。
成本管控不是新鲜事,但要真正落实到细微处却着实不易。该公司开展了万吨掘进率、班时利用率、综合成本下降、可控费用、涨仓率等“五项重点工作”降本增效竞赛活动,着力于降本增收节支。完善设备送修管理制度,矿井送修设备前需将型号上报公司有关部门并拍照上传留存,促使矿井设备维修费用大幅下降。推广留守处水电承包考核,水电费用大幅减少。实行“一矿一策”,矿井生产成本创了新低。1~10月,矿井成本比年度预算每吨节约21.6元。
改革销售考核机制,实行“底薪+提成”的薪酬办法。该公司进一步强化煤质管理,优煤优采,合理配采,从严煤炭验收和考核,使今年优质煤比例保持在70%以上。该公司雁石发运站站长胡勇红感慨地说,如今煤炭供不应求,站里几乎没有库存了。
同时,该公司努力突破转型项目的落地。红炭山健康医养项目争取到最大的优惠政策,预计为企业增收减支近3亿元。一期公司自有土地232家住户平稳搬迁安置,该项目将于12月举行开工仪式。
近段时间,该公司管理人员谢生杰频繁深入集团各煤炭企业开展宣传,为煤矿博物馆展品的收集热身。该公司今年3月开工建设的福能矿山公园煤矿博物馆,正朝着打造管理精品、廉洁精品、质量精品的“三精”工程目标有序推进。此外,该公司突破土地复垦障碍,取得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目前已完成立项,进入方案设计、评审阶段。(陈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