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8年煤电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要点》中指出:2018年,全国将淘汰煤电落后产能400万千瓦,这将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的一大步,却也是对当今煤电产业所处“窘境”的一大写照。面对现如今新兴清洁能源迅速崛起的大环境,火电及热电联产机组发电空间持续受挤压的状态,必将有增无减。所以,我们的发展优势在哪里?出路又在哪里?成为了鸿山热电公司历任领导班子必修的课题。
“上大压小”“实现集中供热”“实现区域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鸿山热电从初期筹备阶段开始,便被赋予了承担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提升的使命。建厂十年以来,鸿山热电公司没有辜负厚望,相继获得“全国热力行业节能环保百强企业”与“金牌机组”等荣誉称号,逐渐成长为实现环保“高颜值”和发展“高素质”的现代化热电联产企业。所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鸿山热电公司在持续提升企业内生动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道路上从来不敢马虎。
加大环保筹码,助力来时之路
“今日上午,5万吨级运煤船‘畅明6号’顺利靠泊,鸿电首航成功。”8年前,第一艘载满“黑色金子”的货轮入厂,鸿山热电的投产之路一触即发。2013年,投产两年的鸿山热电投资300多万元,对其煤码头卸船机喷淋系统等进行改造,成为了省内首家使用微米级喷淋抑尘装置的电厂。2017年,该厂又正式启用了泉州港首套港口企业自主投资建设的船舶岸电系统。这些环保举措的投入,使该厂10万吨级的专用煤码头锦上添花。现在,除了能实现同时承接一二期全年卸煤工作外,该厂更是以提升集团经济效益、解决兄弟单位燃眉之急作为目标,有序推进燃煤转供项目。
环保之举看似偶然,其实必然。鸿山热电公司从成立之初,就秉承环保的理念,将绿色发展与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同步谋划,煤码头的环保进阶之路,只是该公司在大刀阔斧的环保工作上的一个缩影。事涉环保,必出重招,勤谋划、抓节点、重质量,与时间赛跑,加大节能减排设施改造资金与技术投入。2011年投产至今,该公司已通过低压集中供热、中压集中供热和超低排放改造“三步走”的环保和减排工作,实现了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贡献。而这些社会效益的取得也给该公司和所在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清洁安全、高效稳定的热能更容易得到工业区染整行业企业家的青睐,供热量需求持续旺盛,同时也吸引了更多高新技术产业入驻厂区所在地。2017年,该公司两台燃煤机组的脱硫、脱硝、电除尘等设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并以优于设计值、低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的排放量取得超低排放电价。
深挖节能降耗,强推发展之路
“这一剂强心针打下去,一口气上锅炉八楼也不费劲儿了呢!”在得知公司#1机组荣获2017年度全国火电机组效能水平对标竞赛供电煤耗最优奖时,入厂6年的集控副值小吴的雀跃之心溢于言表。近年来,鸿山热电公司在优化生产运行方面创新方式方法,例如优化机组冷态启动工作方案,实现中速暖机最佳值;优化电除尘运行方式,降低运行电场能耗等,并积极开展值际小指标竞赛,确保机组参数压红线运行。“有效利用供热优势,耐心调节运行参数,从实操中存经验,从经验中找办法,致力打造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同类型煤电机组节能减排标杆,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该公司生产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优势里找不足,压缩损耗提效益”。这是鸿山热电公司一直秉承的节能降耗法则。该公司每年年初制定精准整治计划,多措并举挖掘节能潜力,推进水、汽、电平衡,降低水耗、汽耗、厂用电率、综合厂用电率等能耗指标。一方面在增加热用户,扩大供热半径和降低供热管网损耗方面下足功夫;另一方面持续向技改要效益。2017年,该公司全面排查、治理#2机组真空系统,提高其真空严密性,单台真空泵运行时真空达到历史最优水平,节约煤耗成本960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企业发展的王道。鸿山热电公司因环保而生,因集中供热、节能减排而存在。回望来时的绿色发展之路,承载着鸿山热电人近几年来的不懈努力与奋斗,奋勇直追的鸿电人不敢松懈,因为他们深知,企业发展不允许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面对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公司在提升服务,增强热用户粘性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全体鸿电人只有凝心聚力,不断进步,铆足了劲儿往前走,才能推动企业在改革的春风中立于不败之地。(鲁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