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8版
发布日期:
穿梭时光的低语者
文章字数:1,000
  人生短暂,繁华世界总有你我留恋或割舍不掉的东西促使我们不愿离去。于是,人们开始思索创造物件留存后世,或作来过的证据,亦可睹物思人。雕塑画卷,陶瓷丝帛,当我们有幸一览并惊叹神乎其技时,实际上我们是在和古人对话,静静倾听这些穿梭时光的低语者在轻声诉说,而其中的集大成者,非建筑莫属。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因地制宜地呈现出不同的建筑特色。干冷少雨的气候塑造了北方人民壮阔豪迈的性格品质,苍茫的北边大陆也应了那句“北方多豪杰”的古话。在民间从广袤平原上的平房地窖自成一体体现的是“广积粮,勤御寒”的智慧;而熙熙攘攘的北京城,固守成家的思想造就了四合院落的中正平和;至于跨越秦岭,荒凉的大西北凝聚的是掘洞成窑,冬暖夏凉的结晶。以上种种民居就地取材,青砖灰瓦为上,土坯次之,粗犷的品格注定走的是简约实用的路线,但饮食起居的功能一应俱全,简约而不简单。民间讲实用,而豪门大户甚至于象征皇权的宫殿楼宇,更多是展示权力地位。巍峨的城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布局上更是讲究横平竖直,对称分布。从跨越高高的门槛到庄严的石壁屏风,东西厢房各司其职,前院、中院、后院的层层叠叠,追求的也是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效果。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上至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下至雕梁画栋,琉璃漆器,皆可成材,磅礴大气中不失精致细腻。
  一路向南,湿润多雨的江南风韵融入在婀娜多情的水乡村落里。秦岭淮河以南,徽居的粉墙黛瓦氤氲在云雾缭绕的青山脚下,沿着京杭运河顺流而下,和假山亭榭的苏州园林来一次邂逅。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亭台楼阁星罗棋布,古树藤蔓参差期间,窗棂镂空,流水穿桥,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的境界跃然纸上。至于南疆海域,客家土楼意味着“天地方圆”的传统思想,同宗同族同楼的家族观像极了土楼外形,首尾闭合成圈,相辅相成。再往南,抵御外敌的首要目的成就了开平碉楼的强烈地域特色。南方多山水,树木繁盛,取材多为横木石条,哪怕砂砾也能为之驱驰。精致细腻的性格让这里的人们在追求细节上精益求精,斗拱榫卯的伟大创造让柔情的江南更具人文气息。
  艺术寄托着人们的精神和创造力,而艺术品是呈现这些艺术技艺最直接的载体。当这些承载艺术的低语者穿梭时光矗立在一方水土之上时,我们才能感受时间留下的道道刻痕,无论斑驳泛黄还是缺损虫蛀,他们始终存在于世,并鲜活地传唱着。(陈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