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版
发布日期:
做足结构优化调整的“加减法”
晋江气电公司打造“三电合一”绿色品牌
文章字数:1,274
  在阵阵海风吹动下,一排排风力发电机的风叶不停地旋转,不仅带来了7700万千瓦时的年发电量,美丽的景观也让风电场成为晋江金井镇石圳村的旅游景点。
  金井风电场属泉州地区首个风机场,在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做贡献的同时,也为带动当地的旅游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夏天来海边游玩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游客是专程来看风机的。”在晋江气电公司所在地的石圳村海边经营海鲜大排档的村民老李欣喜地说,“游客多了,我的生意也比原来好了。”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晋江气电公司所配置的四台350MW的9FA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是国内最先进的燃气机组之一,有着环保高效、启停灵活的特点,自2010年10月投产至今已为福建省输出了超300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面对近年来电力消费需求的持续放缓,该公司选择因地制宜从优化和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入手,以创新驱动作为企业发展之本,主动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不断加快产业多元化发展和技术创新步伐,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该公司所处的东南沿海是全国风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发展风电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该公司很早就从中发现了潜在的机遇,早在2011年便未雨绸缪着手风电项目的开发工作。2012年,该公司投入约3亿元,在电厂周边的荒山、滩涂和礁石上建成了装机容量为32MW的金井风电场,从当年5月首台风机并网发电至今累计完成发电超4亿千瓦时,创造经济效益达上亿元。
  “创新很难,但不创新只会越来越难。”风电产业布局的成功运作使该公司第一次尝到了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在创新上做“加法”所带来的甜头。
  2014年6月份,该公司又“如法炮制”把产业优化的目标对准了光伏发电这一新能源产业。该公司仅用半年时间便在厂内各类建筑物屋顶、车棚及闲置地面上安装了4500块太阳能光伏板,建成了总投资约1000万元、装机规模为1.17MW的光伏发电系统,项目投产至今已为社会输送了超过400万千瓦时的可再生能源,同时也为该公司带来数百万元的经济效益。
  该公司深知企业发展不能单靠吃设备的“老本”,必需通过不断技术创新,持续做好设备节能降耗的“减法”,才能实现提质增效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目的。
  2011年,该公司通过对热态机组进行辅汽自供改造,使机组启动准备时间由先前的90分钟降至30分钟,并大幅减少了辅机的能耗和启动锅炉运行时间,每年节约146万立方米天然气,改造以来累计为该公司创造效益2500万元以上。针对机组闭冷水系统能耗高的问题,该公司通过改造闭式水泵叶轮,实现了机组全停后停机冷却水泵对闭式冷却水泵的替代作用,大大减少了设备运行能耗,年节约成本197万元。
  据统计,该公司自机组投产以来开展各类技术改造达几百项,累计创造经济价值超5000万元,其中闭冷水系统、辅汽自供、静态启动装置LCI冷却系统优化等10多项技术创新项目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在部分电厂得到推广和应用。
  通过结构优化调整的“加减法”,晋江气电公司打造出了福建省唯一集气电、风电和光伏发电为一体的清洁能源发电示范基地,并始终保持着较为平稳的发展势头。(白继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