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
流动的记忆
文章字数:1,061

  2003年的大年初四,我独自带着一周多的孩子到建瓯火车站踏上了返矿的列车。正值春运,我只买到一张无座票。当我随着人流挤到车厢里的过道口时,怎么也移动不了了,背上的背包被人流夹着,孩子又被挤得直哭,看看洗手间里也挤满了人,连洗手台上都蹲着人,我开始手足无措。后来,一个好心的阿姨把她的座位票换给了我,而我的孩子和背包则被在过道上的乘客一一从头顶传到那阿姨的座位上,我硬是踩着大家的脚挤了过去……
  关于我和火车的记忆数也数不清。打我记事起,就坐过那种拉猪也拉客的火车,从南平到顺昌的姑姑家,那种车只有一节节空空的“闷罐”,没有窗户,两边放两排板凳,大家上车后就抓紧板凳随着车子的节奏摇摇晃晃,当车子拐弯或刹车时,一车人都有可能被甩到一起,还常常有人因此受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火车是稀罕物,因坐过这趟火车,足足让小伙伴们羡慕了我许久。
  还记得1997年刚到矿山上班时,从老家到矿山要转三趟车,先是坐班车到建瓯火车站,在建瓯火车站住一晚后,第二天凌晨从建瓯坐火车到漳平,再从漳平坐班车到矿山,那时没有高速路,从漳平到矿山的路全是弯弯曲曲的石子路和土路,我是一路吃着晕车药一路吐着到矿山,来回一趟要好几天才缓得过神。
  2001年,爸妈来矿山看他们刚出生的小外孙,回去时,我帮他们买了卧铺票,老人家起初怪我乱花钱,可他们回到家后却极为高兴:“我这辈子总算坐过卧铺了。如今,爸妈年岁大了,腿脚不灵便,出门也少了,偶尔出趟门,我们都会开着小车负责接送。我常跟他们说,我现在每月回家探亲都是坐动车,通过手机就可以自可以验票进站,很方便,动车速度可快了,车上环境也很舒适……为此,爸妈多了个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坐一次动车。南三龙铁路预计2018年年底开通,届时,我一定带他们体验下高铁的魅力。
  工作二十余年,火车成了我和亲人沟通的最重要的纽带,每年,我都要乐此不疲地在铁路上奔波,大家都调侃我的工资都铺铁轨了。我从“绿皮车”坐到“红皮车”,再坐到动车,从纸板火车票买到软纸火车票、磁质火车票,再到现在的无纸化火车票。如今,逢年过节排长队买票、回家的拥堵已成为了历史,在有空闲的日子里,回家看看成了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那时候出门关注的是“走不走得了”,现在变成了关注得更多的是“走得好”,那时候出门是归途漫漫,而现在是朝发夕至。
  中国铁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作为亲历者,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恩和自豪。十九大报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已离我们越来越近。沐浴着改革春风,享受着政策福利,我们“走出去”的步伐更加淡定而从容!(苏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