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坚守的矿山人
文章字数:1,062

  在漳平煤业公司,住着那么一群人,他们为了生活选择远离家乡,把自己的青春年华与这片“煤海”结缘。如今当他们“解甲归田”后,却不曾离去,因为他们早已和“它们”融为一体,以矿为家。文宾山煤矿吴明池夫妻就是其中的一对。
  “我1976年参加工作,那时的矿山很简陋,哪有像现在还有楼房可以住,都是住简易的茅草屋。在矿里我先后干过农场,井下开绞车,煤台推车,也干过一线,一晃42年过去了,我们也老了。”平时不善言辞的吴明池,一说到煤矿便滔滔不绝。一份执着
  “当时工人收入不多,加上老太婆和孩子都在老家,照顾不了,1993年便让老太婆和孩子来到矿里。为了增加收入,便开起了这家早餐店,到现在也足足有25年了。别看现在小店这么冷清,当年是很热闹的。”吴明池看着店铺笑嘻嘻地说。
  “现在这么冷清,为什么还要继续呢?”笔者问。“虽然现在人少了,但是还有一些单身汉在这里,我曾经也是一个人在矿里,能明白单身汉的不容易,趁现在还干得动,多给他们提供一些方便。”吴明池说。
  一说到这间简陋的早餐店,很多人心头都有一股暖流。是的,普普通通的一间小店承载了多少60、70、80年代甚至是90后们的味蕾回味,是一种对“家”的回味,一种温情寄托的港湾。
  远离家乡的矿工们,想回一趟家非常不容易,所以对他们来说,家是他们最想念的地方,而在这间小屋里,最能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馨,因为吴明池夫妻每当有节假日都会给他们免费送上一碗馄饨或者面条。“老板娘,您是不是上错了。”有顾客经常问。“你们常年在外打工都不容易,给你们加餐了。”老吴总是亲切地回答。这是在这间小店最经常听到的对话。所以,走出矿山的人,都要回来看看这间小木屋,回来看看他们。
  一份热爱“我老爸已经把矿当成自家了,我们曾叫他搬来和我们一起住,相互好有个照应,可他就是不同意。他说他在矿里住得好好的,突然换环境他还不适应。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辞。”吴明池的儿子无奈地说。
  “吴叔您为什么不搬去和孩子们一起住呢?”笔者问。“和孩子一起住,当然好。可是孩子们有他们的生活方式,你看我在这不是更好,空气好,生活还有规律,又自由。在这里还有我一起干活的兄弟,闲时还可邀上喝喝小酒,聊聊天,晚上再一起散散步,下下棋,没事还可以再种种菜,养养鸡鸭,这样多好。”吴明池一脸满足地说,“我还会修家电,我那些老兄弟姐妹都舍不得我,他们家里电器要是有什么小毛病都会找我的,我是他们的‘家庭保姆’呢。”
  这就是矿山人的淳朴与热情,这就是他们愿意守候在这片土地上不愿离去的原因。(李欢摄影报道)图为吴明池夫妇在小店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