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笔者在漳平煤业公司发运站煤场看到了余德林,他正和队友们挥着扬锹在装煤,一列列火车皮整装待发,余德林仿佛在练字似的,手中的扬锹就是他的毛笔,滚滚泄下的煤就是墨水,完成了标准的装车任务,就仿佛完成了一幅书法作品。
余德林在漳平煤业公司发运站装卸队上班已经18个年头了,现在是装卸队队长,对于装车,他有一套,而放下手中的扬锹,拿起毛笔,他一样得心应手。
走进余德林的家,在门外就能闻到浓浓的墨香,从门口的对联到满墙的字,处处弥漫着书香。他说,悬挂这些并不是为了炫耀,只是为了可以时时看看,哪个笔划写得不好,需要改进。30多平米的小套房里,他专门留了一间做练字房,到处都是他写的草稿、各种名家字帖和写秃的毛笔。
由于妻儿都在莆田,这18的时间里,余德林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练字上。他是个性格内向,喜欢独处的人,这18年来,他都是自己对照碑、帖孜孜不倦地认真临习。他说,就是因为没有专门拜师求学,所以在书艺的进程上较为缓慢,因此走了不少弯路。最近10年,为了能够把书法基本功打扎实,才开始学习楷书,一写就着了魔似的,经常是晚上一吃完饭就开始练字,一练就到深更半夜,有时一点一横都要练个十天半月。
余德林从来不在外面炫耀他的书法作品,以至于大家只知道书法是他的爱好,并不知道他的楷书写得这么好。直至2015年,福建省漳平市举办了书画作品展,公司工会让他写几幅作品去试一下,没想到他的书法作品在展览中获得了二等奖,并博得了“漳平楷书第一人”的美誉。
载誉归来后,敦厚老实的他不知所措。他说,本来打算再练个五年才敢参加比赛,这时露脸太早了。为此,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研习书法上,他把练字当成了夏解暑、冬取暖和排遣寂寞的良方。之后,他还参加过几次国家级的书法展,均取得一至三等奖等不同奖项。
余德林说,学书法对他而言是一味受益终生的绿色食品。明年,他将退休了,放下了扬锹,他将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手中的笔上,让这个“绿色食品”滋养他的一生。(苏明珍摄影报道)余德林在家中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