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忙碌的“边外人”
——记集团优秀共青团干部、铅坑矿调度室主任林凌斌
文章字数:982
    林凌斌在硐口公告栏展示满载率抽检对比图

  林凌斌是天湖山能源公司铅坑矿团总支副书记、调度室主任。铅坑矿调度室在集中办公区400多米外的井口,自调度室独设部门以来,去调度室担任负责人常被认为是“发配边疆”的“边外人”。对此,林凌斌有自己的理解:大环境变了,对自己的认识也要变,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以“归零”的心态把事情做成、做好。
  调度室除了负责日常的生产调度之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煤质管理。长期从事地质技术管理的林凌斌,一开始连衡量煤质最起码的指标都看不懂。为尽快了解、掌握与煤质有关的知识,他勤学勤问。已调离铅坑矿的上一任调度室负责人柯春泉说:“很多东西你不给他讲透彻不行,他会给你电话一直打。”
  2015年8月,林凌斌刚接手调度室工作,公司筛选厂总打来电话说铅坑矿的煤质差。于是,每逢筛选厂抽检,他就赶到抽检现场,听他们的建议;又多次跑到筛选厂观察设备运转,甚至拍下视频,回到矿煤场对照反复研究。调慢卸煤皮带机速度、加密筛网密度等就是他在交流学习中受到启发琢磨改造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林凌斌已然能用肉眼大概估摸煤炭质量了。那时,他一天要往一公里外的煤场跑好几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太淡薄、出硐口煤炭抽检力度不够、下煤场筛选设施必须改造等。围绕问题,林凌斌一项项解决,一点点改善。他说:“煤质管理不能搞突击,好一阵坏一阵;一件事的各步骤都用心做好了,问题肯定就能解决好。”
  为了提高工人的质量意识,有一支采煤队因煤质问题一度被林凌斌罚了3次;每趟出硐口重车他都要查看煤质和满载率,满载率不够的拍照贴在硐口通报;他还修改了煤检员的考核措施,鼓励她们把好煤质关。煤检员吴清秀说:“他每次来都对我们讲当前的销售形势,讲提高煤质对我们留住生存岗位的重要性。”
  尽管煤炭市场的前景不乐观,但林凌斌对未来有一颗乐观的心。因此,当别人把他当“边外人”时,他不把自己当“边外人”。有时可以只打一个电话沟通的事情,他偏要亲自跑到集中办公区。是的,正是他的勤于奔波,400多米的距离融化在了他的脚下,也融化在了大家的心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林凌斌接手这些工作后,各项指标均在公司指标任务之内,他用行动展示了他“忙碌”的成果。作为矿团总支副书记,他也从不闲着,时常给团书记支支招,配合团书记将团组织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袁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