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有点“轴”的劳模
——记“福建省劳动模范”、鸿山热电公司安全监察部副主任李卫福
文章字数:1,624

   当笔者向李卫福说明采访的来意时,李卫福说:“我只是身在一个好平台,把握住了好机遇,获得了这么高的荣誉,说实在的我很惭愧。”
  “李卫福工作起来认真到有点‘轴’。”办公室的一位同仁如此评价他。2012年,李卫福从公司发电部来到安全监察部,面对新的工作岗位,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有点懵懵懂懂”。“不管工作再怎么困难,都要想办法克服和解决,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不应付了事,不流于形式,做到问心无愧。”每年春节的机组检修工作是公司生产经营的重头戏,他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坚守岗位,全面做好检修现场的安全监督及安全信息报送等工作。对每一项工作,李卫福都全力以赴,凭借这股“轴”劲儿,他的技术水平在“吹毛求疵”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他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公司于2012年12月顺利获得“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称号;第二年牵头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历时1年多,公司于2014年获得“福建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李卫福也从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迅速成长为省电力应急管理专家库成员、省电力咨询协会首批电力行业专家。
  不管你啥时候向李卫福要材料,他都会迅速完成给你。多年锻炼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专业素养,即使小如一则简讯和月度工作总结,他也是很“轴”地纠结于细节,严格按照标准模式去做。管理方面的典范,非一日之功。“我有一个好的整理习惯,日常的工作资料,我会进行分类和标注,时间久了,就显现出这个习惯的重要性。”李卫福边说边点击着鼠标,给笔者展示着电脑里的文件夹。公司制定有限空间管理规定的时候,为了切实划分一级有限空间和二级有限空间的危险等级,他不知花了多少时间深入走访、查阅资料,经过无数次的讨论和推翻,折腾了一番才终于定了稿。公司成为福能集团首家有限空间管理规定制定并落实的单位,在集团权属单位内进行全面推广。
  “李卫福,他不讲情面。”公司设备维护部安全员丁永炎和李卫福是同班同学,甚至还是一个寝室上下铺的亲密哥们。有一回,设备维护部的外委单位发生了一起违规事件,丁永炎想找老同学开个后门通融通融。“原则的底线不能碰,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李卫福不仅没给老同学行方便,还给丁永炎灌输了一番大道理。直到后来在一次事故案例学习中,丁永炎意识到,那次的违规事件如果没有李卫福的“不讲情面”,这样血淋淋的案例也许就发生在他的身边。“‘不讲情面’看似无情却最有情。”丁永炎说。
  但李卫福也并非完全不讲情面。“安全管理是严肃且严厉的,但是严厉要有个度,这个度没有把握好的话,小事情会酿成大事故。现在的外委单位员工大多很年轻,本来你只需要简单地警诫一下他,事情就能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如果你对这个小事情太过严厉的话,他可能就会来脾气,起到反效果。对轻微的事情,我认为要以警诫、教育为主,容许人犯错,重要的是犯错之后如何去改正,才能真正把我们的安全工作做好。”李卫福认为,安全管理更多是一种责任心的付出,同时也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在2015年由省总工会与福能集团联合举办的第三届职工技能(电力安全技术)竞赛中,李卫福取得个人第一的佳绩。他并没有把“宝典”藏着掖着,全程参与2017年举办的福能集团电力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的教练指导工作,把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参赛选手。“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在这里展现自我,取得优秀成绩,共同为集团发展做贡献。”
  业余时间,李卫福主动加强专业技术的学习,积极参与技术攻关,有效提升了生产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参与发明的“一种6KV电动机出线盒加装电加热器的连接结构”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他笔头功夫同样厉害,心中有料,下自成蹊,在《福建建材》、《科技创新导报》等刊物发表多篇专业技术论文。虽然已经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李卫福依然对工作保持着最初的“轴”劲儿。“肩上的胆子越来越沉,只有在原来的基础之上做得更好,才能对得起大家的信任和关爱,不愧对自己获得的荣誉。”李卫福说。(邢睿摄影报道)李卫福(左)在现场进行安全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