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福能集团2017年度特殊贡献奖的“含天工程”,是天湖山能源公司含春矿与原天湖岩矿两对矿井实施资源整合的重大工程。该工程自2017年4月份起正式完成整合投入运作,至今已刚好过去一年了。该工程整合效果如何?相关制度融合得怎么样?生产各系统运转是否正常?带着各种疑问,笔者采访了几位该工程相关人员。
含春矿矿长王兴忠可以说是该工程具体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走进他的办公室,一提到“含天工程”,王矿长就眼睛发亮,他略显激动地说:“‘含天工程’经过全公司上下一年来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平稳的衔接运转。一年来,整合管理制度33项、精简压缩机构5个、矿领导减少5人、管理人员减少6人,二三线减少48人,减头减面34个,万吨用人控制在30人以内,超额完成年度产量,吨煤电耗下降6.05%,成效十分明显。”
“回想这一年来的工作,从公司领导到一线职工,大家付出太多的心血了。”谈到这一整合工程,公司生计部经理魏绍洁的心情五味杂陈:“‘含天工程’的整合,提前整合会影响产能发挥,推迟启动又会受到政策制约,我们可以说是刚好把准了有利时机,踩准了时间节点,经过几十次的反复沟通材料补充,最终通过有关部门的批复,而且这是全省唯一特例,非常不容易。”
机构的重新整合、人员的分流安置、制度的有机融合、生产系统的无缝衔接等是看得到摸得着的举措,而最难的文化融合全凭的是感觉,毕竟两对矿井几十年来的管理方式方法不一样,不同的发展历程形成的管理模式、思想观念与作业行为习惯存在差异性,人文情怀也有所区别。何况对于原天湖岩矿来说,是被整合对象,职工心里多少总会有一些恋旧情结。谈起人文融合,含春矿总支书记林文珍颇有体会:“整合前后,不少职工多少有一些抵触,这些我们都能给予将心比心的理解,并积极通过‘深入一线坐一坐、走近职工聊一聊’活动,化解职工情绪,努力提升员工的归属感,真正做到进一家门、成一家人、说一家话、干一家事,发扬天湖山‘和’文化,鼓舞和激励职工与企业同成长、共奋进,确保整合前后职工的思想稳定。”
“‘含天整合’工程意义重大,整合后的含春煤矿成为天湖山公司唯一一对“十三五”末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省内可保留的骨干矿井。”公司副经总经理、总工程师郭渊源对该项目倾注了大量精力,他开门见山地说,“整合一年来,该矿就顺利实现了机构、制度、管理、党建、文化等五大融合,促进了生产能力、经营效果、减员效果、安全保障能力、企业软实力等五大提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英阳林琛桂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