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年,是大家内心涌动的时候,先进的荣誉花落谁家,这是许多人期待的大事。是给平时如黄牛一般勤勤恳恳、扎根在一线作业的“老黄牛”式的优秀职工?还是给精通管理的“智多星”式的优秀管理者?
过去,像“铁人”王进喜、时传祥等先进劳模事迹,影响着许许多多的劳动者,体力劳动者有了至高荣誉;在这样的光环中,很多人会认为先进劳模之类的理所当然应评给一线职工,因为一线职工作业环境最艰苦。
改革开放后,很多管理者、科技工作者陆续登上了先进或劳模的领奖台;部分人感到困惑和不解,认为先进劳模应该给一线职工。
现如今,优秀管理员与科技工作者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基石,国家不断取得新成果,源自创新水平的逐步提升。于是乎,在改革深入发展中,我们国家、企业更重视优秀管理人员、科技创新者,很多“智多星”登上先进或劳模的领奖台。
在科技水平日益发达的今天,“智多星”何尝不是“老黄牛”?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没日没夜地加班,从数据里寻找最佳效益,从科学里寻找最有效的管理办法。可以说,“智多星”为企业发展和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要发展要壮大,离不开“智多星”式的人才。先进等荣誉评给“智多星”并无不妥,更应提倡。
但在一些科技含量较低的企业,“老黄牛”无疑是企业发展的基本所在。如一些中小型的工矿企业或加工企业,受生产条件、生产环境影响,“老黄牛”不仅是生产骨干,还是稳定职工队伍的关键因素,评选先进,“老黄牛”受之无愧。
总而言之,评先评优更需与时代融合,与企业实际融合,与社会环境融合,不管是“智多星”也好,“老黄牛”也罢,都是推进企业发展的坚实力量,企业从何种角度衡量评选结果,都不为过,都有充足的理由,毕竟评选名额有限,不论谁获得先进,我们都应该为先进者喝彩。
(陈君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