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志坚在新园区现场检测设备。
2010年“6·18”特大洪灾中,南纺设备技师应志坚负责价值2个亿的三条水刺线设备重建工作。他带领抢修队员,不辞劳苦,加班加点,仅用20天就完成了一线设备的修复工作,40天后水刺二线也投入生产。在没有外国专家到场的情况下,靠自身力量完成了三条线的生产恢复工作,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维修资金。
在水刺项目中,应志坚与技术人员确定出合理的平台结构及加工工艺,自制与水刺项目相配套的三座钢结构平台,并现场安装一次性成功,满足了生产线的各项使用功能。通过实施该项目,为公司节约投资80万元。
在该公司污水改造项目中,应志坚先后完成了两座旧钢池系统改造和两座容量为189立方米的新钢池系统建设,确保公司各类生产污水都能经过有效处理后达标排放,为公司节约外加工制造费用40万元。 然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自2009年调入水刺非织造布厂担任设备技师起,应志坚就一心钻研电气知识和设备维修知识,并很快沉迷于对水刺设备构造、工作原理以及故障判断和检修等知识的学习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这股韧劲,应志坚逐渐摸清了这些“洋”设备的“脾气秉性”,并能够熟练地驾驭它们。2017年,南纺新材料产业园水刺非织造布厂 正处于紧张安装阶段,水刺高压泵发生了故障。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志坚加班加点地工作。经过10多次试验,他找出解决办法,修复了这一难题。在针刺厂热水收缩生产线改造中,他对生产线的浸汁槽、扩幅机构、烘箱传动系统进行全面改造,使得改造后的生产线能生产出一流的针刺后整理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面对既要保证高效生产,又要节约运行成本的经营管理难题,应志坚首先从可控制成本上查找根源。在刺铺网机导辊修复和更换上,进口的防静电导辊价格昂贵,配件供货周期长,他就改用国产的防静电管,一方面符合水刺工艺生产要求,工作速度和产品克重不受影响,另一方面也减少了设备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应志坚2006年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0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誉;2016年获“南平市国资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获“福能集团高级骨干”荣誉称号。(虞燕/文 陈宗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