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之时逢重阳,老人重阳节日欢。微信问候频频至,红包个个由微传。玩微老来不寂寞,远隔天涯也心宽。虽然儿孙未绕膝,微聊见面亦开颜。
——仅以此诗开篇,重阳节有感抒抒情怀。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来源于东汉时期,据说当时汝河有一个瘟魔,只要它出现,就会有人病倒、丧命,这里的百姓受尽了瘟魔蹂躏。有一个叫恒景的青年,因受尽瘟魔蹂躏而失去爹妈,决心拜仙学艺,为民除害,三年后学成返乡,在九月初九这天登高斗杀瘟魔,消除瘟疫。为此,汝河每年九月初九都要登高避疫,后来演变为以“点灯”和“吃糕”代替登高,久而久之,作为传统在全国流传下来。而九月初九为二“九”重叠,象征久久长寿,于是就把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也称老人节。
又是九九老人节,这一天,很多老年朋友都会收到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心意满满的微信红包,或其他的节日礼物。在这里,同是老年人的笔者,祝愿老年朋友们夕阳年年红、健康长寿、百事可乐。
随着科学进步和人民生活、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平均寿命大大增长,老年人不断增多。据统计,全国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有三亿,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这已经成了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说,父母在,子女不宜远游,若是要远游,必须告知地方,并安排好父母生活。如今,“父母在不远游”已跟不上社会发展,往大说为了国家建设,往小说为了生活,年轻人都纷纷外出谋生,留下了许多空巢老人。虽然我们中华民族有“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但是“百善孝为先”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对于为了谋生远游的子女,老人不必苛责。时代变了,儿孙承欢膝下已成过去思维。作为新时代的老年人,应与时俱进,学会看开、放下,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养,感到无聊则可种种菜、养养花。现在生活环境好了,村村都有老年协会和健身活动场所,没事时,可几个老年人聚一起打牌唠嗑玩健身,有条件的也可晨练跑步打太极。此外,学学电脑、玩玩微信也是消磨时光的好办法,学会微信,尽管子女远在天涯海角,得个空,就可微信视频聊聊天见个面,再不济也可发个微信问声好,免去了几多思念牵挂。尽管笔者孙女曾经摘取市文科高考状元桂冠远赴京城求学,但这几年来,每天均坚持与长辈视频聊天问好,再忙也会发个平安消息,了却了长辈们的思念牵挂,数年坚持不易,也是一种孝心的体现。外出谋生的年轻朋友,对待独处一方的老年人,除了生活上的关爱,有条件的也应常回家看看。天各一方的不妨给老人配个智能手机,教会老人玩简单的微信(笔者的微信、电脑知识就是孙女教的),每天抽时间发个微信问候或微信聊天(尽管电话很方便,但老人们怕花电话费都舍不得打,更别说电话聊天了),以解两地牵挂。老人无聊郁闷时,加几个亲朋老友,在微信群、朋友圈聊天拉家常。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开发智力学习玩电脑,下棋搓麻将打牌。玩腻了,学学键盘码码字,挑个相应刊物发个“豆腐块”。不为仨瓜俩枣的稿费,只为动动脑,陶冶陶冶情操,又预防、延缓老年痴呆,也算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九九重阳节将至,借此平台,祝愿曾经的矿友和老年朋友们夕阳更红更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越活越年轻。(戴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