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学东下井前。 27年的煤矿采掘工作经历,23年的采掘队队长生涯,对人的一生来说,是相当漫长的;福能集团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漳平煤业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安全管理者等诸多荣誉,对人的一生来说,又是相当光彩的。这漫长且光彩的工作业绩,则是汪学东同志凭着“老黄牛”的精神,一步步“耕”出来的。
汪学东同志现任漳平煤业公司吾祠煤矿采掘区区长、掘六队队长。他1990年参加工作,进入永安煤业公司;2008年到漳平煤业公司吾祠煤矿,全身心投入到最艰苦的基建和投产初期工程施工中;尽管只有初中文化,却有着23年的党龄。他从一名采掘工人,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采掘队队长,用自己的奋斗足迹充分诠释了“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真理!
他是矿山的“老黄牛” “1990年,我到矿山成了一名采掘工。那时在煤矿工作可有面子啦,我每次回到江西老家,大家都羡慕我找了份好工作,我也特别珍惜这份工作。”由于对工作怀有无比的崇敬与热爱,汪学东处处以实际行动展现了矿山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2008年2月,汪学东带着一支20人的作业队伍,投入到吾祠煤矿最艰苦的基建和投产初期工程施工中。雨天防雨、冬天防风、白天防蛇、晚上防鼠,在简陋的工棚里,他一住就是3年。吾祠煤矿建井初期顶板破碎,不怕;岩石硬度大,不怕;迎头有淋水,不怕……再难啃的硬“骨头”,他都拿下,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13600多米巷道的掘进工作,为矿井的竣工验收和顺利投产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是困难的“突击手” “要干就干最好的,要做就做最棒的。”这是他刚到吾祠煤矿时,对队员们说的话。也正是因为这句话,他把自己队伍所施工的工程,都打造成了精品工程。
2008年6月,他的队伍在矿井201采区人行下山施工到+310m标高时,迎头遇煤层,顶底板破碎易垮,且有淋水,施工难度极大。在与技术人员分析论证后,他确定了具体的施工方案,并由自己带班进行现场施工,喝着凉水,吃着干粮,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经过3天的努力,终于顺利完成任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他的带领下,队员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月月超计划完成掘进任务,创造了矿井工作面月单进168米的纪录。
2009年,在接到7个月内完成二采区主、副斜井800多米的巷道掘进施工任务后,面对围岩破碎、局部淋水和设备老化等不利局面,他身先士卒,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与时间赛跑,明确标准,量化指标,提前24天完成了施工任务,“点对点”贯通几乎实现零偏差,达到了牌板艺术化、管线整齐化的标准,成为了矿井的样板工程。
他是队伍的“掌舵人” 在汪学东心里,当队长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队长就是责任的代名词。一个队伍就如同一个家庭,如何让家庭幸福和谐,需要家长倾入大量的心血。汪学东不仅凭借过硬的技术和耐心的现场指导赢得了队友们的认可,还充分利用业余休息时间,与队友们谈心、“开小会”,了解队员们想什么、需要什么,并尽可能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对于工资和奖金分配等敏感问题,他一直坚持用制度说话,掌握每天的作业情况,并把任务完成情况在队伍的活动室进行公布,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有效杜绝了个别人员出勤不出工、出工不出力的行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此外,汪学东还特别注重人才的培养。通过树立榜样和用心指导,他的队伍中有多名队友获得了福能集团优秀班组长、青年技术骨干等荣誉,有的还走上了安全员等管理岗位。在他的带领下,他的队伍成了吾祠煤矿月单进最高、稳定率最高的队伍,特别是在他任队长的24年时间里,全队实现了安全生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汪学东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在矿山“耕”出了一片天。汪学东被评为2005年福能集团劳动模范;2007-2008年、2009-2011年集团优秀共产党员。今年,他被任命为采掘区区长,并被光荣地推荐参选“全国优秀采掘队长”。(苏明珍/文 沈建霞/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