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定窗前,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微风轻拂,茗香沁鼻,秀发飘起,指尖滑过书页,目光流转,心神游走在字里行间。读书人时而眉心微蹙,时而嘴角轻扬,徜徉在知识海洋,自有其一份妙不可言的自在与快乐。
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能看出古人对读书的热忱,在校读书那会并没有对这话有切身体会。小学读书,并没有自主意识,只是家长说要读书认字长大才有出息,只是身边的小伙伴都在读书,所以我也在读书。中学读书,是为了考试。那时候要是能三日不读书,就像马儿脱了缰绳,能可劲地撒欢。
直到上了大学,应试考试、升学压力、家长逼迫。这三座大山才轰然倒塌,土崩瓦解,那会的我,像是孙悟空出了五指山,拨云见日,天地间豁然开朗。好在,虽然一直压迫着,却始终没有厌倦读书,而是一直保持着对知识的饥渴,对未知的好奇和一探究竟的韧性。所以,在大学里,最快乐的时光是可以在图书馆泡上一整天,在文山书海里自由自在地遨游,这时候的读书,没有压迫,不带功利,全凭内心喜好,完全自主。每当看完一本好书,走出图书馆,内心都是充盈的,踏实的,快乐的。一天都会因为汲取了好书的营养而精神充沛,整个人好像套上知识光环而闪闪发亮。工作后,大块的读书的时间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利用零碎的时间看电子书了,在手机上安装微信读书,随时随地看书,在公交车上,上班路上,休息时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成了一种习惯,若是数日不读书,则心烦意乱,心神不齐,倒真有些面目可憎了。
到现在我还记得,高中地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他说,你们要尽可能多地去看书,不要太在意当下是否能够读懂,只要是用心你读过的书,书中的知识和道理总会在某一天某个需要的时刻灵光乍现。我们的地理老师个子矮小,相貌平平,课堂沉闷,但却因为他说了这段影响我至深的话而铭记他,感谢他。其实呢,我看过的书也不多,看的书也品类不一,大到世界经典名著,托尔斯泰的《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的《基督山伯爵》《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雨果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小到当代畅销言情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夏至未至》《左耳》……
你要是问我,看了这些书对我有什么影响,哪本书受益最大,我答不上来。书中的大道理我也并不能完全领会。那为什么看这些书呢,更多的是好奇心驱使,对经典名著为何经典的好奇,对畅销小说为何畅销的好奇。我就像一个旁观者,看书中人物出场、经历、消亡,看书中历史上演、变换、更迭。就像老师说的,读书是一种熏陶,教人于无形,无形间你好像更清晰的认识了自己,认识了世界,你好像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并且能够更有勇气与力量去追寻自己所爱所需,坚定不移。你好像更懂得了得失取舍之间的平衡,能够更坦然地面对成功与失败……这就是读书带给我的不可言喻的快乐。
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茶不离口,卷不离手,与书为伴。快乐读书,读书快乐。(王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