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双轮驱动再发力
福能新能源公司上半年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文章字数:1,230
  投产风机323台,出质保风机193台,投产升压站10座,以及云南30MW的光伏电站,在建项目6个,装机容量244MW。这一组醒目的数据,是2017年上半年福能新能源公司生产建设一线的工作任务清单。
  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福能新能源公司不等不靠,实施“在建项目促投产、投产项目创效益”双轮驱动,强管控、出新招,上半年投产装机容量、发电量、营业收入、利润水平等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营收、利润实现了“双过半”。
  “新能源公司要持续发展,项目带动是根本,处理好增量与存量的关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我们要啃下项目建设这个硬骨头,在生产管理中重点抓住风机的可利用率这个牛鼻子,实现基建、生产的双轮驱动。”总经理沈龙山在传达贯彻集团公司半年工作会议精神时强调。
  在建项目,使出了“洪荒之力”
  上半年,新能源公司在项目攻坚上下足了功夫,开展陆上风电项目建设攻坚活动,对每一个项目倒排工期,对设计、施工组织、工程质检等环节进行细化分解,明确任务、时间和责任人。各部门群策群力,上下联动,作为攻坚主力的各个项目筹建处纷纷使出了“洪荒之力”。
  大蚶山筹建处主任陈平与征地员王群理不厌其烦地到当地村民家中,讲解征地政策,获得理解与支持。漳州工程部的卓金平、徐德水跑遍龙海的南太武山,为的就是寻找风力资源优质的风机机位,优化路径,让风机早日立起来。一线工程人员开玩笑说,每一台机位、每一条道路背后都是有故事的,汗水一箩筐、口水一大盆,劳保鞋都磨破了几双,项目推进真的很难。
  就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形下,该公司上半年实现了坪洋风电110kV升压站受电和首批风机并网发电;莆田大蚶山220kV升压站土建工程及站内电气设备安装已基本完成;莆田顶岩山风电场突破施工瓶颈完成第一阶段8台风机吊装;莆田大蚶山风电场、石塘风电场、龙海新厝风电场、港尾风电场等4个风电场风机全部通过250h试运行考核,上半年全部完成整套启动验收,为多发电创造了有利条件。
  投产项目,精益求精
  新能源公司修订了《风电场维检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设立风机可利用率绩效薪酬,检修员的工作量和响应速度直接跟绩效挂钩。“从前是要我们干,现在是我们要干,大家越干越有劲。”项目组检修员小李说。
  在生产运维模式的优化设计上,新能源公司一直在探索创新。取消风电场建制,在实现风电场“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运维新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莆田区域风电场采用运维一体管理模式,使现场的运维管理更加紧密、高效。
  “现场运维人员进行了统筹优化安排,将风电场全部事务划归维检中心管理,同步修编和完善了配套制度及相关岗位职责,实现了以大集控、大维检两大中心为主线的生产管理新模式。”公司党委书记邓毓波介绍。
  该公司按照“计划检修为主,状态检修为辅,技改性检修为补充”的检修理念,合理安排检修作业。上半年故障排除数1857次,登机人数达3251人次,确保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公司风机平均可利用率99%以上,处在省内同类机组的领先水平。(林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