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经历,谁能忘记?每当看到八一军旗猎猎或听到嘹亮的军歌响起时,半个世纪前那沸腾的军营生活,仿佛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20世纪60年代初,正是台海局势剑拔弩张且国家三年经济困难的非常时期,我投笔从戎来到厦门前线,成了一名战士。我所在的部队是军直炮团,需要长年累月野外拉练演习,随时准备打仗。连队的菜地、猪场几近荒废,每人每天4角4分的伙食费,军营生活可想而知异常艰苦。然而,在“当兵为什么光荣,光荣因为责任重……当兵为什么光荣,光荣因为不怕苦……”的激励下,在雷锋、欧阳海、王杰等英雄人物的感召下,我们历经风雨,终迎来部队回归常态。1964年军事大比武洗礼,1965年下海武装泅渡训练,1966年国防施工考验,我们军令如山,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在同一批新兵中,我是第一批提军衔,第一批当班长,且是先行班的班长。从此,无论训练、行军、执勤,我们们班均是“排头兵”。我班有一套练兵新法,创造了首发命中试射点的纪录。我班曾两次奉命排兵布阵,漏夜潜伏在阻击“水鬼”的礁石上。我还曾多次到兄弟单位巡回介绍如何当好班长的体会。
1967年,我们班奉命参加上级组织的“比较射击”,采用同口径、等距离但不同射击方法进行实弹射击。是日,正是梅雨时节,我们得事先用铁锹、铁镐手工构筑掩体工事,真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接受这一特殊任务,大家都倍感荣耀与责任。在炮身就位后,我身背冲锋枪,头戴耳机,手托弹夹,战友们则以战时的姿势各就各位。当指挥所的指令一下,弹头送上膛,尔后装上内有TNT炸药的弹壳,炮手一拉开关,载着士兵忠诚、首长期待的震耳欲聋的炮弹像长了眼睛似的,直飞向远方。随着修正方位,调整标高一个个到位后,弹头也一次次射中目标,“打得好,打得好”的赞扬声不时地从耳机中传来。大伙都忘记时间,忘记疲劳,只想自己的动作更规范、更标准、更符合战斗要求。一天下来,我们射出的炮弹有81发,除战争外,这种体验是任何士兵炮队难以企及的。
演习归来的第二天,我们召开班务会进行总结,连长告诉我们,我们射击的炮弹的命中率大大超过了预期,其中有11发命中“靶心”。团长给了我们班通令表扬,给我一次口头嘉奖,赞扬我们班不愧为先行班,不愧年年为“四好”班;赞扬我不愧为模范共青团员,不愧年年为“五好”战士。
不久,又有一个惊喜降临。那天,一行首长冒雨到阵地看望我们(当时已取消军衔2年),其中与我们握手的两位首长,一位是我们军长,一位是军区炮兵司令。
如今50年过去了,握过将军的手这一事成了我一生美好的回忆。六载有备无战的军旅生活,注入了我成长的基因,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规范了我的人生轨迹,平添了我的人生价值。壮哉,难忘的军营;美哉,草绿色军装。(王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