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已经在新单位工作一星期了,干的还是政工老本行,很开心。”7月28日,笔者在永安煤业公司柯坑煤矿采访了刚从小华煤矿分流来的陈君英。
今年,永安煤业公司按照原定的矿井关闭计划,本来只准备关闭京东煤矿,但由于井下资源条件急剧变化,该公司决定将计划于2018年关闭的小华煤矿一并提前到今年关闭。在一年内要做好两对关闭矿井的人员分流工作,安置压力可想而知。
7月21日的《福建能源报》刊登了陈君英撰写的《不言财富只言幸福》和《炫出青春色彩绽放激昂活力》两篇报道。这两篇报道的内容都涉及关闭矿井人员分流工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为此,笔者特意询问陈君英,为什么在矿井关闭、人员分流的特殊时段,依然能够静下心来采写新闻报道?“算起来,我们二、三线人员都是在最后几批分流的,但大家谁也不担心,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家都相信公司一定会对我们进行妥善安置的,你看我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嘛。”陈君英笑着回答。他说,就像文章里写的一样,自己也在分流安置中感受到了宽慰。
“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工作,要做好关闭矿井的每一位职工的分流安置工作,要努力让分流人员感受到宽慰。”该公司总经理黄金平尤其重视关闭矿井的人员安置工作。
该公司提前谋划好两对关闭矿井的人员分流安置计划,成立专项工作组负责具体工作,为每一位职工“量身定制”分流安置办法,尽可能安排最适合的单位和岗位。同时,坚持按“一人一事”的原则做好每一位分流人员的思想工作,并跟踪落实好分流安置情况,实现了队伍不散、人心不乱、工作不断。
“我代表21名分流职工,对苏桥煤矿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给予的关心和帮助表示由衷的感谢。”不久前,在苏桥煤矿新进队伍组建会上,原小华煤矿采煤队副队长陈世盖动情地说。为了让分流人员舒适地融入新单位,各接收单位也是用足了“心思”。苏桥煤矿专门派人前往关闭矿井迎接人员,来矿后,大到耙岩机、风钻,小到配气管、防尘口罩等生产工具,也都安排专人负责解决,从而确保了作业队伍快速恢复生产作业。陈世盖说,他们一线工人最担心的就是收入减少,但尽管经历了分流安置,他相信这个月的收入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原京东煤矿党政办主任陈思洲分流到相对比较偏远的池坪芦坑煤矿。原本他一直很担心交通不便,搬家不易。没想到该矿提前与公司物业部门联系,调剂好床铺等生活物资,单身职工甚至可以直接“拎包入住”,而且矿里还组织青年志愿者帮助新成员搬家,让分流人员一到矿就像回到了“家”。(林芸赖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