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年以来多个技术难题被解决,机组运行更加安全平稳,压在我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近日,晋江气电公司副总经理钟爱民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感叹。
近年来,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晋江气电公司不断进行思维创新,通过搭建亮点培育机制,导入7S、精益管理和班组建设等项目,每年创造数百万元的经济价值,让该公司频频尝到思维创新带来的各种甜头,特别是今年通过思维创新解决了多个“老剩难”问题,为党的十九大的召开献上一份用“新”之礼。
晋江气电因承担电网调峰重任,机组不得不每日启停,使得近年来机组振动故障问题频发,给该公司的电力生产带来很大隐患。“振动问题是这类机组频繁启停运行方式下的通病,查找出故障源才能对症下药,有时通过配重、调整标高或轴系找中等防治措施便能改善,可是没过多久问题仍会出现。”提起振动问题,该公司生策部副经理葛建春连连摇头表示无奈,“这不,都成为了公司人人皆知的‘老剩难’啦。”
“处理技术难题,不能闭门造车。”钟爱民说。为了破解难题,今年该公司选择了“请进来”的创新思维,策划组织了国内8位专家到厂进行相关技术交流和研讨,从专家们的研讨成果中吸收精华,很快便诊断分析出各类振动故障的根源。最终,通过执行配重、调整运行参数和方式等方案,使该公司机组振动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解决了这个困扰多年的“老剩难”。
“除了要做好技术和管理创新外,更要做到思维创新。”这是近年来该公司党委书记周朝宝常说的一句话,因为在周朝宝眼里思维创新是企业破解难题的一剂良药。“解决问题要靠创新,公司的发展更少不了创新。”该公司总经理李秉正的观点与周朝宝不谋而合。
借用思维创新这剂良药,该公司又“如法炮制”把目标盯上了设备延期缺陷数量多且消缺率低这个管理难题。“我们通过访谈方式查找收集了缺陷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主机维护项目重新招标,建立外委检修队伍优胜劣汰机制。”该公司副总工程师兼生策部经理张清明介绍,“随着压力的传递,今年两家外委检修队伍的积极性更高了,检修维护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
张清明告诉笔者,该公司还通过梳理缺陷管理流程,把延期缺陷纳入消缺率统计,增加延期缺陷把关环节,修订《缺陷管理办法》,每月召开缺陷协调会,借用早会缺陷跟踪、工作票检查、缺陷月报通报等手段进行多角度监督和考核,有效提升了责任部门的缺陷响应速度与处理效果,使延期缺陷数量从50条下降至9条,就连消缺率也提高了17%。
上半年,该公司还通过思维创新,结合精益大课题项目组建十多个技术攻关小组,成功解决了低压缸末级叶片拉筋孔裂纹和定位销移位、凝汽器真空严密性不合格、排气热电偶频繁故障、余热锅炉阀门内漏、压力管道隐患治理等多个长期困扰生产的难题。(白继兴)